联系我们

盛夏教育
联系人:丁经理
电话:0551-63432959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金融港A1座604室

【地球科学】春秋二分日昼夜等长?春分日!利用紫外线传感器“观天象”!


  一、二十四节气——春分 

    刚刚过去的2018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五,是今年的春分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中国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轨迹与二十四节气

在不同的节气里,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公历日期约略落于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变化

    春分时,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太阳直射角

二、提出问题

    古人在科技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观察出昼夜长度的变化,是一件十分神奇又伟大的事情,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劳动人民的智慧!现如今,我们科技发达,电子日历普及。随时可以上网查看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知道昼夜的长度。
    如果我们想亲自探究证实二十四节气总结出来的昼夜长短规律呢?春秋二分日真的是昼夜等长吗?昼夜的长短怎么测量呢?
三、实验思路

1、判断昼夜长短的“点”是什么?

是日出和日落。

2、那么靠肉眼观察日出和日落准确吗?

显然,仅凭借肉眼的观察,排除天气对阳光的影响,远远是不够的。

3、那么有什么可以监测阳光的“神器”吗?

光传感器?它似乎会受到环境所有的可见光的影响,从而影响对阳光的判断。

4、阳光与日常可见光的区别是什么?

日常可见光的光线里不含紫外线!而阳光里含有大量的紫外线!

5、天气对紫外线的影响大吗?

即便是在阴天、阴面阳台,紫外线也会透过云层、经过反射、折射、散射,基本覆盖大部分户外环境!

6、有什么可以测量紫外线的“神器”吗?

一种监测紫外线的“神器”——UVA/UVB传感器!


四、实验步骤

1、将UVA/UVB传感器与采集器、电脑相连,并固定在窗外无遮挡的玻璃上——我们选择的正西方向的阳台;
2、将采集时间设置为持续采集,记录下开始采集的时间,采集两天两夜。

  

五、实验数据

1、整体图像
分析:直线部分为黑夜,凸起部分为白昼。

2、3月21日日落至3月22日日出


3、3月22日日落至3月23日日出



数据表格





六、数据对比

1、官方时间

3月21日


3月22日


3月23日


2、数据表格


七、实验结论

1、通过查询官方日出日落时间,我们发现昼夜长度并非为正好各12个小时,而是基本约等于12小时;
2、从传感器所测的数据来看,时间点和时长基本贴近官方时间点和时长,但是依旧不能完全和官方天文计算的数据吻合,有偏差。可见通过紫外线传感器测量紫外线强度来判断日出和日落时间,要考虑一定的外界因素对其影响造成偏差,但是紫外线传感器依旧是判断日常估算日出、日落时间的好帮手!

八、拓展思考

1、为什么在春分日,合肥市并没有完全昼夜等长?说好的昼夜等长呢?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从理论上说,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几乎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北极点( 北纬90°)与 南极点( 南纬90°)附近可以观测到“ 太阳整日在 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2、是否可以用肉眼观测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影响肉眼观察日出日落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用肉眼去观测日出日落来判断其时间点是最粗糙的一种观察方式。首先,肉眼的判断受天气情况的制约,如果遇到晴好的天气还好,如果是恶劣的天气条件,就会受到各种感染。第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晨昏蒙影。

晨昏蒙影:日出前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称为曙暮光,这种现象和这段时间都叫作“晨昏蒙影”。日出前和日没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但可以射到地球的大气层,由于高空大气层里的质点和尘埃对太阳起散射作用而引起这一现象。

3、为什么紫外线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完全与官方数据完全吻合?

观察我们所测得的数据,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在日出时间上,传感器所测得的时间点和官方日出时间相比,要晚十分钟左右;在日落时间上,传感器所测得的时间点和官方日落时间相比,要早十分钟左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感器所测得的白昼长度要比官方数据短,黑夜长度也比官方数据长。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日出前和日落前十分钟的紫外线是十分微弱的,微弱到传感器无法感测到,不在传感器所感知的范围内,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另外,影响紫外线强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条件、大气环境等等,如果这些条件削弱紫外线到了传感器不能捕捉到的地步,那就会影响对白昼黑夜的判断。












合肥盛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金融港A1座604室

网站设计与制作|推广:<合肥网络公司> 安徽卫来科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