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大附中高一学生通过化学有机套装的组装学习烷类同分异构体知识
5月12日,合肥工大附中的化学组鹿钰锋老师,带领高一的学生们学习了《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烷类同
分异构体的知识点。
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中。
什么是同分异构呢?不同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是具有不同的结构,就是
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高一的学生在初三刚接受分子与化合物的概念,此时若要接受同分异构现象的概念,不通过
工具,难免过于抽象。
而化学有机套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拼接各种分子的模型,加深对同
分异构现象的理解,了解同分异构的结构。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甲烷”第一课时的学习,对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对于化学键、甲烷的电子式、空间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通过对含有
不同碳原子的烷烃的结构的分析和归纳,学生可以自主总结同系物的概念;通过比较,学习同分
异构体的相关知识。
鹿钰锋老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高一的学生掌握了同分异构知识的要点,
深刻理解了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有机物也是如此。微观结构的学习之所以是难点往往是学
生不能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方面灵活转换,加上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化
学,在面对分子式、结构式的时候不免会由于陌生造成学习困难。而同分异构现象的理解更
需要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充分认识。在有机物的学习中,各种球棍模型、填充模型都是
新课学习中教师必备的演示教具,因为它对学生微观结构的学习具有不可比拟的方便和优势。
而本节课运用的化学有机套装,功能性和灵活性远远超过传统固定式的球棍模型,它是一个
个碳原子和化学键的模型,不仅仅能在观察分子结构的层面帮助学生理解,更关键是学生在
亲自动手拆分、组装的过程中得到的提高。自己组装的模型是学生头理解的最好反应,教师
能从中看到学生的相异构想,给予更好地指导。自己组装的方式也更加灵活,更易激发学生
兴趣,让其更投入其中,加深对微观结构的理解。最后只有真正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概念,才
能拼出正确的结构模型,完成教学目标。
更多数字化实验资料、最新教育动态请关注:盛夏教育。